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省级工作动态 >> 正文

我们的小红人--最美志愿者之赵硕

2016-12-07  09: 59    来源:    责任编辑:管理员

安全用药宣传.JPG

“硕哥”是甘肃红十字志愿者中最红火的达人了,2016年的9月22日-25日,甘肃省红十字志愿服务论坛暨甘肃省红十字青年志愿者骨干训练营在兰州顺利举办,在这期间,作为培训师资的赵硕不停的穿梭于各个活动之间,协调并带领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硕哥说……”、“硕哥昨天提到……”是培训中志愿者的口头禅。

赵硕,一名90后青年,于2010年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至今6年,从学生到有为青年,他一直致力于以己所能,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带领在兰高校青年志愿者,先后发起组织开展了“兰州社区家庭小药箱项目”、“益报相伴——纸飞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友伴同行——公益青年社群发展和能力建设项目”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多个全国性项目大赛和先进典型评选殊荣,在甘肃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广泛且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我省志愿服务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还曾先后获得“兰州大学优秀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殊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赵硕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息息相关。

“家庭小药箱管理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普及项目”(简称“家庭小药箱项目”)就是他积极探索的第一步。做为药学专业出身的赵硕,在他接触到红十字运动的时候就对这项运动的理念和七项基本原则产生了深深的认同和共鸣。他和他的伙伴们日常所开展的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活动就是在为“保护人的生命健康”而努力,这与“人道”原则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活动内容、频次、志愿者能力等原因,这些活动并不能在社区和校园中对服务对象产生质的影响。如何改变和突破,是赵硕和他的伙伴们不断探索的命题。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正好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始启动“第一期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发展计划”,这一计划给予了赵硕重要的启发和契机,他开始带领团队探索由“活动”到“项目”的转型及项目化发展的新模式。由此,家庭小药箱项目正式启动并持续开展至今。该项目以“传播安全用药理念、助力人民健康梦想”为使命,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以“安全合理用药”为主题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有效的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家庭小药箱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过期药品回收处理”等家庭用药方面的专业性难题,累计服务社区居民近万人,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在2012年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4年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6年获得“四个100”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当前,家庭小药箱项目正致力于项目工具包的开发和异地复制推广模式的新探索,而赵硕也正在以他的坚持和努力,不断放大自身格局,并影响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家庭小药箱项目的探索和推广中。

除了与自身所学专业结合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外,“关爱留守儿童类志愿服务项目”一直是赵硕的另外一块心头肉,因为赵硕志愿服务的“第一次”就是去甘肃省榆中县北山地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自此之后,他和志愿者伙伴们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类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团队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起,他和伙伴们接连发起“E路向北”、“益路向南”、“益报相伴——纸飞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等多个服务于榆中县北山地区、甘南夏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努力践行着“绝不做打一枪就换地儿的志愿服务”这一当初立下的诺言。“益报相伴——纸飞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 201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通过在“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道路上的不断摸索,赵硕清晰的认识到每个项目团队的综合能力对于推动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提升团队综合能力,赵硕和他的伙伴们在梳理和总结过往开展志愿者能力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发起了“友伴同行——公益青年社区发展和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志愿者培养和发展的“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并形成“参与者、受益者、领导者、传承者”的志愿者角色转换体系,在不断提升志愿者综合素养和专业性服务能力的同时推动项目团队的延续性发展,进而在“项目化”的基础上夯实“团队化”,最终形成志愿服务“专业化”。

历时6年、5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中,赵硕带着他对志愿服务“项目化、团队化、专业化”的执念,一步一步从甘肃走向全国,从实践操作走向理论传播,成长为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杰出青年,先后多次在全国各类大会上交流经验,并作为师资开展全国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培训,成为我省青年志愿者的杰出代表。